日常垂钓中,使用液态小药的有一个技术难点:如何准确把握液态小药的量?
有些小药,如麝香、氨基酸、 七里香在粉状时常会因兑水后搅拌不匀形成局部过量,结果过则躁,本来钓得好好的鱼突然浮躁了。
可是过了一段时间,鱼口又恢复正常了。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。将药溶于水,去渣后除了从颜色、气味等方面推断是某种药物外,若无味或七八味、十几味药就难以破解了。
地域不同
地域不同,在用量上是有区别的。中原五省用薯味的地香鲫1/3瓶盖,相当于10毫升就够了;长江以南多淤泥底,用水果香味的“鲫”1/2瓶盖,如果提高到1瓶盖, 约30毫升则有鲤鱼进窝,于是鲤鲫争食,最后是鲤鱼霸窝,鲫鱼进不去了。
玉米香型的食香鲫是专为北方喂玉米的鲫鱼设计的,随水温升高在东三省的用量与鱼的摄食量成反比:4~5 月用1瓶盖;6~9月用1/3至1/2瓶盖;10月水凉,鱼食欲降低,用量提高到2瓶盖。
小药用量极少
120克鱼饵只须加半瓶盖或几滴就能起到刺激食欲、唤醒记忆的作用。科学研究表明,同一种鱼,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,其味觉会发生变化。不过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有明显的适应性,对一种气味或味道适应了就会失去感觉能力。
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感觉其他气味或味道时能力下降。于是在一种药不起作用的时候换一 种,以谷氨酸、蛋氨酸、丝氨酸、食盐、氯化 钾、醋酸等组成的混合药液就起了作用。
小药是识药容易用药难
不过看不到药渣的液态“小药”都有作用鱼的嗅觉和味觉的双重效果,因此主诱时用1~2瓶盖,主钓则适当减少,用半瓶盖或几滴就可以了。竞技钓鱼时间短、速度快,看到邻位钓手饵盘下一坨饵,饵盘上一坨饵,先用上面的饵后 用下面的饵就以为是两种不同的钓饵,其实 错了。
特别是颜色显示味型成为经验之后, 钓手谨慎了,将赭、黄、白不同颜色的鱼饵 混合起来使人无法判断是什么味,然后以液 态小药统一,按用量不同分为两或三坨。这 样看似相同的鱼饵就有了不同的功能,而实 质是小药的量不同。
准确把握液态小药的用量,还是要坚持一条作为原则:要根据具体情况,对症下药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最好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