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czsyaa.com

好味多黑坑鲫钓鱼小药

第一部分 迷茫
  现在,大部分钓鱼人是池塘垂钓,即玩黑大坑,南方也叫钓天,钓赌塘。通常的鱼塘占地大约2-8亩左右,泥土塘为主,水泥池为辅,基本上,钓法为台钓或者叫竞技钓法。
  黑坑也分为:纯鲫鱼、纯鲤鱼和混养,一周放2次,放鱼日价格较高。黑大坑鱼获归钓者所有,可以带走或卖给收鱼的(有专职收鱼的,您在市场上买的鱼说不定就是收上来的鱼,哈哈)。多数池塘允许打窝子(多为允许铅皮带),有的只能搓大饵打窝子。
  黑坑还有限钓杆长度的规矩呢,鲫鱼坑一般限13尺以下,鲤鱼和混养坑限15尺以下。
  能不能钓美钓爽,主要看三个主要因素:
  1、老板放的鱼有没有问题;
  2、钓位是不是够好;
  3、窝子和饵料是不是适合鱼口。
  黑大坑,竞争非常激烈,多少带有赌钓的色彩。你钓好了,算做黑了坑,不但收回成本而且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!你钓不好,那就叫被坑黑了,心情自然郁闷。往往一天下来,钓友之间鱼获差异极大,多者可以钓到百斤、大几十斤,少者甚至白板!
  黑大坑,老板玩活(主要是对鱼杀口,限制出鱼量),换谁也没啥办法,这不在钓友可控因素范围,而钓位和饵料就成了钓友间竞争的焦点。特别是窝子和手食,几乎就是不传之秘,是拿鱼的关键。于是,各种饵料、各种添加剂蜂拥而现,各显其能。只要一种饵料好用,只要一种小药效果神奇,钓鱼人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搞到手的。
  最早,从流行东峻、龙王恨、老鬼、钓鱼王到现在流行丸九、天元、老纪、化饵,人知道的越少,用的越少,效果就越神奇。而添加剂呢,从传统的猪母乳、草莓香精、香草香精、鱼卡因、聚鱼素、玉米香精等等单一性添加剂,一直到现在流行什么老鼠药、生命力、美浓达和药酒等复合型添加剂,钓友决不怕贵。论坛上、QQ群中问配方、添加剂的更是不胜其数。至于相熟的钓友之间,窝子和手食的配方特别是添加剂(也叫小药),那就成了一种忌讳,最好别问,以免伤了和气。
  有人也许会说:“我不用那些小药也能钓上鱼”。这话没错,可是如果那些高手坐在你旁边,能立刻把你钓闭口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“小药不是万能的,没有小药是万万不能的”。更何况,随着高浓度小药的普遍使用,两种甚至三种小药配合使用,更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第二部分 初试锋芒
  刚开始学习台钓(悬坠钓)时,我是一头雾水,饵料东问西打听,上网抄方子,根本就不明白啥是小药。当时先在高钓池玩了半年后,熟悉了鲫鱼吃饵那有力的一顿之后,转而杀向放养塘,开始了黑大坑的经历。
  黑坑真是残酷!放鱼且鱼口好时,我也能钓上十条、八条的,可是高手却能钓几十斤。我不服啊,于是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,研究如何能钓得多些。网络上虽然能够学到一些钓鱼的经验和技巧,但更多的是针对野钓和竞技钓的,而对于黑大坑的窝子料和饵料的配置,确实少之又少,添加剂虽有涉及,但如何运用却很少有人愿意解释。钓友虽偶尔透露一、二,但深的就支支吾吾了。有信息有线索就好,可以网上查询嘛。于是,又开始研究起水产养殖资料,其中,有不少关于养殖淡水鱼的研究资料和论文,介绍了很多添加剂对鱼类的诱食作用,我基本上算是对添加剂的成分和作用原理有了个大概了解。
  那时候,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鱼饵厂家生产的添加剂(小药),很多都是单一型的香精,当然也有速杀、雅江促摄精等。于是,我也就大着胆子开始了使用添加剂的黑坑经历。
  我记得第一次从渔具店买了丸九的草莓香精、水之风的猪母乳和鸭江促摄精后,打开闻了又闻,真是不知道怎么用。最后心想,最坏结果不就是白板嘛,有啥可怕的。于是,放鱼时赶到钓场,按照网上使用添加剂的方法,将草莓香精和猪母乳各取一部分(量不少啊),融于水,一部分开窝子料,一部分开手食。
  打窝后,真是忐忑不安。没想到,在我所在的那条边上,我第一个中鱼!当时浮漂那叫一个乱呀,下顿、上送、下不去,漂象够多,真是杆杆有鱼,可是钓了8、9条后,抬竿跑鱼之后,浮漂就像在水缸里一样,再也没有了动静。可其他钓友却稳定地将鱼一条条地钓了上来!
  这是咋回事呢?
  后来,询问高手,才知道是添加量过大,鱼兴奋,跑鱼后,鱼受惊炸窝后,死窝了!
  尽管如此,我还是见识了添加剂的惊人效果!此后,将添加剂告诉一个钓友,结果平时成绩很一般的他,兴奋地告诉我,说把两边的钓友都干掉了!好用的东西很难保密的!相熟的钓友大家都开始使用,结果我常钓的鱼塘就被调了塘,那里的鱼特别喜欢草莓味道的饵料。要想收获好,不加小药绝对不行。
  记得一次钓混养。我坐在放鱼对面的东南角(钓位选的不错啊)。开了窝子料,里面加了草莓香精、玉米香精和鱼卡因三种添加剂。放鱼后不久,我不停的拉大饵打频率,没一会儿,感到钓位聚集了不少鱼。我用的是打行程的阿卢A03-2,发现下降过程中有个停顿,于是抬竿,果然中了一条大鲫鱼。此后便开始了爆连,漂基本上不会到底,下降过程中停顿、加速都是鲫鱼,一旦到底,则顿口一般是鲤鱼。
  一个多小时的爆连,身后则站了不少的观众,感觉自己成了舞台的主角,真是爽啊。而邻居钓友则有些闷闷不乐,无鱼问津。以上举这么两个例子,只是想说明一下,添加剂用对了,那真是如虎添翼,而一旦使用不当,也是灾难深重啊。
第三部分 鱼类摄食习性
  要成为钓鱼高手,不讲科学不行,不借鉴他人的经验也不行!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不行!
  很多人谈到饵料靠啥诱鱼,有的说:“靠味道诱鱼”,有的说:“靠饵料中的添加剂诱鱼”也有的说“雾化诱鱼”,也许垂钓当时的情况和言者出发点不同,所以才有了不同的说法。以下这些科学研究的结论对我的影响很大,所以摘抄过来供大家参考。
  鱼觅食吃饵,本是其生存所必需的本性,但是鱼是如何发现食物?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(嗅觉和味觉)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。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的化学刺激,有感受气味的能力,能区别化学物质。味觉则仅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。
  鱼类摄食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。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感受器通常是一些嗅觉上皮内陷形成的嗅囊,嗅囊内的嗅觉上皮通过形成褶皱(即初级嗅板),增大表面积,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,从而强化鱼类的嗅觉功能。
  不同鱼类嗅觉感受灵敏度不同。味觉感受器鱼类的味觉感受器就是味蕾,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,鱼类味蕾遍布体内外,口、唇、头、体侧、尾、触须与某些变化的鳍条以及舌、咽、鳃腔、食道均有分布,味蕾依靠完善的构造辨别食物的味道。
  鱼类摄食过程水产动物摄食过程分三个阶段:
1、起始阶段。发觉或意识到食物刺激和存在;
2、寻找阶段。寻找食物位点,并趋向食物,有时猛咬或吞咽;
3、摄取阶段。摄入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、可食性等。影响鱼类选择食物的行为,除食物的物理刺激如颗粒大小、形状、光泽、颜色、硬度等因素外,很大程度上受到食物本身性状信息特征的影响,而水环境中化学信息显得特别重要。
  究竟哪些化学物质对鱼有诱食作用呢?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下面的物质对鱼类有诱食作用(当然,对不同种类的鱼,诱食作用也会不同)。
1、生物碱。甜菜碱是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,其可参加氨基酸的合成和协同作用,同时它具有甜味和鱼虾敏感的鲜味,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有很强的诱食效果,可以促进鱼类生长,降低饵料系数。
2、动植物及其提取液。用蚯蚓作为诱食剂可有效提高鱼虾的摄食量、采食率和增重率,水蚯蚓、牛肝、蚕蛹干、带鱼内脏和鱼干等的水提取液对南方鲶仔鱼有较好的诱食效果。贝类及提取液也被证实对异育银鲫、河鲀、真鲷等多种鱼类有诱食效果。
  大蒜、洋葱中有含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而具有特殊气味,其强烈的蒜香对多数鱼类的嗅觉有刺激作用,能吸引其采食。黄柏主要含有黄连素,对鱼类有诱食作用。另外,新鲜水果(如葡萄、樱桃、甜瓜、柿子等)的提取液对鱼类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。海藻粉中富含的各种氨基酸,而有些氨基酸对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诱食作用。
3、含硫化合物。主要有DMPT(二甲基—丙酸噻亭,又名硫代甜菜碱)、大蒜素等。可促进金鱼、鲤等的咬食行为,对各种海淡水鱼类和长臂虾的生长、摄食和抗逆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,并能改善养殖品种的肉质,使淡水品种呈现海产风味,从而提高淡水品种的经济价值。大蒜素不仅具有诱食作用,对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也有—定的防治效果。
4、氨基酸。多种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。
5、脂肪酸。有研究表明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。
6、核甘酸。核甘酸由核酸降解产生,通常与氨基酸、甜菜碱或三甲胺合用,能提高饵料适口性,增加鱼虾的采食量,并可降低死亡率。
7、合成香料。一些化学合成香料被证实对鱼类有引诱作用,如乙基麦芽酚、香兰素、香豆素对鲫鱼有诱食作用,乳酸乙酯也有较好的诱食作用。
  我之所以啰里啰唆援引了那么多科学依据,主要就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点观念而已。总结一下,有这么三点小结论。
  1、科学研究证明,鱼类具有嗅觉、味觉器官,在水中,主要靠这些器官感知食物在水中传递的化学物质,从而发现食物(视觉不在讨论范围)。
  2、科学研究证明,很多化学物质对鱼类具有相当的诱食性刺激鱼类的嗅觉、味觉等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,加快摄食,提高采食量,但是必须是合理的量。
  3、很多化学物质虽然对鱼类有诱食作用,但鱼类还是要靠吃食物才能生长而不能靠这些化学物质生长。
第四部分 小药的种类及发挥效果的条件
  现在在多数黑大坑垂钓,离开添加剂实际上是不可能的。细心的钓友可以研究商品饵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就会发现,厂家在生产商品饵时已经加入了添加剂,而且不止是一种。
  一般情况下,商品饵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已经足够。但是,由于允许打窝子,导致水肥臭底现象,通常必须用味道更大的饵料,才能激起鱼的进食欲望。此外现在大家在钓鱼时,往往在饵料中自行加入各种添加剂,从而导致池塘水中添加剂浓度的提高,直接导致了鱼的味觉迟钝,有时必须增加小药浓度,方能激起鱼的进食欲望。
  钓鱼的前提必须是钓位有鱼,如何将钓位附近的鱼儿诱来,这应该是钓鱼人考虑的首要问题。既然小药具有强烈的诱食性,那小药自然就成了钓鱼人的必需掌握的技巧。一般而言,窝子料的组成相对于钓饵而言,粗颗粒得谷物类和鱼饲料类成分多,所含的诱食剂不足,所以在窝子料中添加小药,是效果最为明显的好办法。这里,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小药,很多小药的成分相同,钓鱼人就要慎重选择小药。
  通常,最常使用的是以下三类小药:
1、化学香精类的小药。有单一的,有复合的,香味浓郁,都融于水,具有穿透力强,味觉器官刺激明显,但缺点是超过一定浓度,会造成死窝现象,缺点是留鱼性一般。在使用化学香精时,特别需要注意,很多名称不同的香精,其中很多成分是相同的,例如,很多香精中都含有甜味剂、纯乙基麦芽酚,所以在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小药时要注意其成分,避免相同类的同时使用。此外,两种以上混合使用,用量要减小。
2、植物性小药。主要是将药用植物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香料先融于酒,具有强烈味觉刺激和神经刺激,诱鱼性强,而且留鱼好,但缺点是挥发快,泡制麻烦。此外,药酒虽然香味浓郁,但口感辛辣,可以配合蜂蜜和蔗糖使用,调和其辛辣性。药酒既可以直接用于开料使用,发挥其在水中的穿透性,尽快地诱鱼。也可以将药酒稀释后结合香甜类香精用于炮制酒米,通过酒米在水中的缓释作用,加强留鱼性。
3、动物性小药。主要是从动物中提取浓缩的诱鱼性物质,如蚕蛹液、虾油等,广谱性强,诱食性作用明显,但超过一定浓度,会造成死窝现象。现在,大部分商品饵中都添加了氨基酸和甜菜碱,所以,一般情况下,没有必要再自行添加。
  根据以上常用小药的特点,结合黑大坑的小药使用特点和水质特点,我建议采用复合方式使用小药,其方法就是,使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成分的小药,保证集鱼快、留鱼好。通过垂钓实践发现,化学香精+中药药酒+酒米三种混合使用,可以充分发挥化学香味感强烈、集鱼快;中药药酒穿透力强、留鱼好;酒米颗粒大、诱食性成分缓慢释放,留鱼时间长的特点,而且成分差异性明显,互补性强。
  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有了一点头绪。大家或许会问用哪些化学香精呢?用什么药酒呢?
  说实在话,市场上出售的化学香精(包括钓鱼香精和食品添加剂)太多了,有单一味型也有复合的,但我建议用大厂商出产的复合类香精,质量一般没有问题;关于药酒,如果钓友会自己炮制的话,那就到药店抓药泡酒就行。此外,一些著名的钓鱼大师制成商品出售的也有不少。至于酒米,可以在酒泡小米时添加香精或中药、同时配合蔗糖、味精、蜂蜜等,市场出售的较少,钓友自己泡制比较比较普遍。
  提醒大家一下,具备以下几个条件,才能使小药发挥出惊人的效果:
1、钓位附近必须有鱼。黑大坑水广鱼稀,如果钓位附近无鱼,则即使你使用的小药诱惑力十足,也难以将鱼诱来。比如,投放新鱼时,鱼集群往往扎在池塘的某一点也就是出现偏塘现象,如果你坐在无鱼的钓位,则无论如何是难以诱过来的。
2、饵料搭配(窝子料和手食)一定要正确。不同的鱼塘,由于鱼的来源不同,也由于季节性和饵料造成鱼的口味偏好,造成鱼的偏口,因此,窝子料和钓饵的成分及其比例必须适合鱼的口味,鱼靠吃饵料充饥,而不是靠小药充饥。在饵料正确基础上使用正确的小药,才能给鱼儿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餐。
3、小药的浓度一定要合适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,小药也是如此。浓度太小的话,达不到诱鱼的效果,浓度太高的话,又可能导致鱼儿畏惧,不进窝甚至死窝。同时,市场上相同的产品,其浓度往往相差甚大,造成使用的困难。没有捷径,只有靠钓友不断地去摸索实验,才能熟悉和掌握。
  下面,我将给大家继续码几个黑大坑集合使用小药的例子。
第五部分 案例分享
  由于钓友之间竞争激烈,简单使用化学香精提高诱惑力和适口性已经无法保证胜出,使用了药酒+香精的优势逐步体现。具体的做法是将药酒和香精溶于水中开窝子料,然后再用相对低的比例的药酒+香精溶于水,开钓饵,算作一种浓引淡钓吧。我为了验证药酒+香精模式的作用,曾经多次调整药酒的添加量,变化香精种类,更是在不同的钓位垂钓。
  放钓的杆坑的出鱼情况,具有一定的规律性。春天开放时水质不错,放鱼数量基本上有保证,只要钓位不算太差,饵料过的去,高手的收获基本上都不错。但是,经过一段时间放钓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,随着垂钓人员的增加和窝料、饵料的投放,各位钓友使用的小药种类也是五花八门,水质越来越肥。天热水肥,垂钓的难度也就增加了不少,这时候,紧邻钓位的钓获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。排除了钓位好坏的原因,窝料和钓饵的差异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。
  慢慢地,随着时间进入到7月份以后,天气越来越热。从开春到7月份,几个月的时间中,钓鱼人打窝子的量惊人,远远超过了鱼塘自我消化的能力,这塘水变得越来越肥,臭底现象也就产生了。以前,白天3.9米钓竿的钓位出鱼不错,后来7月以后放鱼时,出现了鱼不下底的情况,而出鱼的位置居然是全塘最浅的西南角:水深不到1米。很多钓友开始使用2.7米甚至1.8米的鱼竿扎角钓边。
  其实,原因很简单:如果不清塘换水的话,鱼塘的水质随着垂钓时间会逐步下降恶化,水中繁殖了大量的有害耗氧藻类,水底的剩余饵料和鱼的排泄物发酵分解,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。以3.9米钓竿为例,3.9米钓竿的钓位的水底会形成一条黑黑的臭泥带,并会释放有毒气体。还有就是,水肥缺氧容易翻坑,遇到闷热的阴雨(雷阵雨)天气,若不能及时打开增氧机的话,后半夜往往容易翻坑。
  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非用3.9米钓2米深,别说药酒、小药,那就是用山珍海味做饵,恐怕也是没戏!因为鱼根本就不在水底!真是不好玩呀,当然夜钓会很不错。
  我在2009年黑坑的次数很多,主要是垂钓鲫鱼,2010年黑坑,主要钓鲤鱼。现以几次用小药开饵垂钓的实例作为参考。
  【实例1】记得在6月份一天夜钓,当时夜钓不放鱼,垂钓的人也不多。我看到俱乐部的两名会员正在上鱼,他们之间有个空位。为了便于聊天,经过他们同意就坐在了中间。
  开窝子料很简单,就是三元、超诱、麝香底窝之类,用草莓香精+猪母乳适量,融水开窝子料。手食是天元的大鲫鱼饵料。结果,几团窝料待下去后一会儿,左右两个钓友停口,而我开始不紧不慢地上鱼。我右手的钓友坚持到收杆而未作调整,期间只上了一尾鱼。左手的钓友也出现了停口现象。后来我打开钓箱,当他面给他配了窝子料,他用铅皮带了几团后,又开始上鱼了。
  我随意询问了钓友是否使用小药,他们说没用。后来我就把使用的小药种类告诉了他们,以免大家有所误会。
  【实例2】200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,夜钓,放大鲫鱼。钓友20多人,大家都坐在鱼塘的东岸和西岸(东西是长边),东西两岸的出鱼情况一直不错的。由于常去玩,我当然知道钓位的好坏,但是去的比较晚,好点的钓位都有人了。
  我不愿意挤地方,于是,就特意坐在了几乎无人的南岸中间。南岸水比较浅,夜钓基本上没人坐。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钓场常客大哥和夫人。这大哥在钓场一直钓获不错,经常夺取坑冠。不知今晚为何选择坐在了南岸靠东的地方?很奇怪!
  第一次坐在南岸,心中很是没谱,有些担心渔获。于是就用郭氏药酒+超级诱开了一盆窝子料,闻上去,有一股浓浓的药酒味和花生香味,细闻,又有超诱的谷物香。窝子料用铅坠带到钓点。手食也加了同样的添加剂,只是比窝子料要淡一些。
  放鱼后不久,依然是西岸开口,接着东岸开口,大家噼里啪啦上鱼不停,唯独南岸没有动静。大哥那里也没有动静。这时,一个俱乐部的钓友见我这里没有动静,就过来好心地邀请我到他旁边下杆钓鱼,我很是感动,但仍然坚持守侯。
  大约过了快30分钟,一些钓位的鱼口已经很慢了,甚至糗鱼,这时,我发现鱼来了。鱼口非常好,下顿很有力,七八两重,皮毛一流棒。就这样,我这里开始上鱼了。一阵连口加快蹦,当晚钓上15斤鲫鱼。而我旁边的大哥大嫂,却只钓上4条大鲫鱼。
  15斤鲫鱼的成绩在全塘不算突出,但在南岸这个钓位,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难得了。我想,主要还是窝子在诱鱼和留鱼方面比较不错,这里应该归功于添加剂的使用(当然,成本不低呀)。南岸鱼本来就少,那旁边的大哥大嫂钓获如此只差,恐怕也是我的窝子抢鱼厉害吧。
  这算是一次验证之钓吧。
  【实例3】2009年8月中旬一个周六,我白天在家带儿子,不能钓鱼。小家伙刚刚两岁多,很可爱,平时都是阿姨照顾,咱周六和小家伙培养感情,很重要也很温馨。
  当时的季节,是夜钓的好时候。听说钓场白天鱼出的很不错,最多的钓了40多斤。
  夜钓的人出奇地少,只有十几个人,看来如果放的鱼不错的话,可以爽了。这次,我坐在东岸腰位(绝对的好钓位),使用2.7米钓竿,0.8主线,0.4子线,阿卢A29-4号浮漂,海硒2号钩。也许有人问,为何用9尺的鱼竿?那我告诉您,这个季节新鱼不下底,溜边,再加上存在臭底现象,是鱼情决定了杆子长度。
  窝子料加入了药酒+超鲫诱+猪母乳,闻上去酒味扑鼻,但又有着花生香味(超鲫诱的味道),铅坠帯窝。手食开了一团拉饵,稍微加了点药酒和猪母乳。
  这次应该说钓位选对了!放鱼后不久,鱼儿就紧密团结在我的钓位周围,浮漂下降行程中的加速,到底后的下顿,漂相经典,几乎杆杆中鱼。钓几条后,补一点窝子料。结果,当晚大爆发,钓了67尾大鲫鱼,卖鱼43斤。
  如果说有啥遗憾的话,那就是所用的9尺钓竿有些软了,严重影响了上鱼的速度,而且,长时间连杆,软杆累人。
  【实例4】黑坑,不可能每次都钓得很多,这也要看垂钓的人数和钓位情况。小药用量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况?常言道“是药三分毒”,此言有理!其实,鱼口好时,不加药就能钓好。如果觉得心理不踏实,想找些安慰,那还是少加为好,避免对鱼的无谓刺激!
  2009年秋天,一次夜钓时,不知道当天鱼口会如何,也怕放鱼后再调整来不及,所以照常使用一直不错的配方。窝子料加药酒和香精那是肯定的,已经验证过多次,只要量控制好,效果刚刚的。可是手食就不好控制了。但是,这次的手食,感觉药酒和化学香精的量有些大了。
  放鱼不久,浮漂晃动,窝子里已经出现进窝的迹象。拉饵垂钓,就见临底出现下顿(底接)。抬杆中鱼,但是摘钩时却发现是矛在鱼的下巴上,郁闷。此后,发现鱼确实很兴奋,也很多。很多时候浮漂下顿1-2目,但都是矛在鱼的下巴上来的。那天夜钓,共上鱼40多尾,却有15-16尾是锚在鱼下巴和腮帮子。垂钓时忙于观漂上鱼,没有立刻反映过来,反正上鱼蛮快的,锚就锚吧。事后琢磨了一下,感到还是开饵时添加剂量有些大,味道重了,导致鱼过度兴奋所致。只要调整一下,冲淡一些饵料味道,应该可以降低鱼的兴奋,减少矛鱼现象。
  关于2009年使用药酒的情况黑坑钓大鲫鱼的情况就介绍这么多(很多时候,用小药也不一定钓的更多)。
  (以上主要是钓鲫鱼,回头再补充一些钓鲤鱼的例子)
第六部分 小结
1、黑坑,影响上鱼的因素有很多,并不是掌握了一款配方,或者使用了正确的小药,就能保证你满载而归。随着黑坑次数越来越多,越来越感到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,而小药的使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  2、我们钓鱼人难以控制客观因素,包括天气、水质、钓位、放入的鱼的健康程度,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鱼类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,学习和掌握饵料的配制,小药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使用特点,形成一套自己的垂钓理论。针对小药的使用而言,需要在了解鱼类的生理和生活习性基础上,结合季节、天气、水质等情况对鱼的影响从而针对性的使用小药。
  3、小药在垂钓时的巨大作用无可否认,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小药犹如双刃剑,有时候不上鱼的原因就是你加了太多的小药!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 <
点击购买渔汛1号钓鱼小药